-
5月18日的定期例會上,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審查通過了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經稀釋后向海洋排放的計劃。此前,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制定了將核污染水過濾并經海水稀釋后排放入海的基本方針,東京電力公司制定相應具體方案,報送日本核監管機構——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審查。
核廢排放,該討論科學與安全問題|國際科技論談
-
-
近十年來,慕尼黑工業大學前常務副校長孟立秋教授通過兼任芬蘭阿爾托大學的校董,見證了這所基金大學的成長過程。近日,圍繞歐洲研究型大學的轉型發展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孟立秋教授,謹以問答形式分享她的觀察和評論。
從基金大學成長看歐洲研究型大學轉型——專訪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孟立秋教授
-
背負“勾連中國”的罪名兩年之后,華裔教授陳剛被美國政府撤銷了莫須有的指控。
文明的風向,不是“用問題解決問題”
-
對真正的科學家而言,也許個人的壓抑尚可忍耐,但坐看科學與理性蒙羞,這股憤怒,終將噴薄而出。
科學的反擊,開始爆發
-
資本對利潤的追求,能達到怎樣的瘋狂?答案是,直至現實世界之外。
將霸權延伸到虛擬世界的企圖值得警惕
-
2019年3月2日清晨,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圣彼得堡科學中心主任、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列斯·阿爾費羅夫院士逝世的噩耗震驚了我,一時悲從中來,淚眼婆娑。這位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居功至偉,科學精神嚴謹的大科學家的件件往事浮現于眼前。
我與阿爾費羅夫院士|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開放合作
-
-
免疫,是一場不讓所有人掉隊的賽跑?,F在遠遠還未完賽,個別國家卻表現得越來越扭曲:一面自己瘋狂囤積疫苗,對急需疫苗的國家口惠而實不至;一面又抓住機會炒作疫情,抹黑其他國家援助疫苗的有效性。
抹黑疫苗背后是“涉華必黑”的扭曲心態|國際科技論談
-
近幾天的國際新聞,連起來讀才有意思。4月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稱將就氣候問題敦促中國負起責任;4月9日,日本政府初步決定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4月12日,俄羅斯科學家宣稱已開發測試一種經濟安全的混合核反應堆;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核廢水……
受害者變施害者,日本福島“后遺癥”有救嗎?|國際科技論壇
-
-
從美國自疫情發生以來種種荒腔走板的表現中不難發現:在美國,政治從始至終綁架著科學。
美國,別再用政治綁架科學了|國際科技論談
-
-
十九年前,聯合國主導制定的一項重大文件正在醞釀發布。幾天后的11月2日,聯合國大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第IV委員會的報告,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